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教学工作 >> 实践研修 >> 正文
2017年社会实践报告――继承先进文化创新发展 培育社会栋梁弘扬信念(刘泳平)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5日  |  查看: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精神,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帮助高校思政课教师了解国情,开阔视野,提高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决定于7月组织教师进行一周的实践研修,对武汉首义广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山西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太原牛驼寨烈士陵园、国民师范旧址纪念馆等地进行社会实践。主要体会如下 :

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贯穿全篇的主旨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归根到底就是要求全党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始终从严管党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96年来,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的深厚情谊,到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铿锵誓言,我们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建立人民军队,全心全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人民当中。历史证明,不论是艰苦的革命斗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创新发展新阶段,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96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各种艰难曲折中奋起,带领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力正风、铁腕反腐,拉开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幕,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实践证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学习,不仅自己要保持跟党的政策方针高度一致,更要引导教育好学生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创新发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60年时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了超过200倍;30年时间,中国城镇人口增加超过5亿,人均预期寿命已领先中高收入国家;10年时间,13亿中国人几乎人均一部移动电话,近7亿中国人搭上网络快车……神州大地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生动而深刻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原因正在于此。

  道路决定命运,信心凝聚力量。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白中国社会主义强国之路来之不易,实践证明这是一条中国正确的必由之路。

三、不忘初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栋梁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关键就是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永葆这种奋斗精神,矢志不渝奋斗,党的事业就会无往不胜;永怀这颗赤子之心,增进人民福祉,我们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基础和精神支撑。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应该而且必须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高地。为此,高校要在拓宽主渠道、筑牢主阵地、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上下功夫,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个方面。培育当代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价值理念,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改革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也对大学生成长产生干扰和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思政课教学,应着力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思政课教学,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取得成功事业和幸福家庭的重要人格品质。做人、做事、做学问,首先是做人。大学育人应树立学生崇尚真理的价值追求、舍生取义的道德情操、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养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最根本的就是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了解历史使命和国情,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这次社会实践研修让我了解国情,开阔视野,提高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上一条: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2017年广西高校思政理论课骨干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班研修心得(曹艳) 下一条:广西第六期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心得体会(2017.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