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云南日报》刊发我院教师文章《脱贫攻坚的人民性价值意蕴》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5日  |  查看:  

《云南日报》理论版刊发我院谢强老师的文章《脱贫攻坚的人民性价值意蕴》,现予以全文转发。



脱贫攻坚的人民性价值意蕴

在不断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实施路径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谢 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全球减贫事业的战略高度,从继承、创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学理视角,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这篇讲话贯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注入了强大能量,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深刻领悟其中的人民性价值意蕴。

     脱贫攻坚为了人民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成立 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工作,在不断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实施路径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脱贫目标论”“精准脱贫方略论”“精准脱贫制度论”“社会合力脱贫论”“脱贫世界合作论”等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不可或缺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伟大理论指导伟大实践,引领伟大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

     脱贫攻坚依靠人民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时空、跨越国度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于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同频,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激发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后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观点。“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深刻地阐释了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有效办法,“脱贫攻坚既要输血更要造血”透彻地诠释了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主攻方向。

     脱贫成效人民检验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同时,在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增加了脱贫攻坚的难度,让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打赢这场硬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脱贫攻坚的质量怎样、成效如何,人民最有发言权,因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在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中,要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人民认可、经得起人民检验。

   (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条:我院教师在学校首届应用型课程说课比赛中获佳绩 下一条:我院组织教师签订《教师从严、从廉执教承诺书》